當前位置:出彩報業
1921年10月中國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于始于河南澠池縣仰韶村。仰韶遺址的發掘,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到2021年,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了100年的歷程。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9.28”講話精神,全面梳理、宣傳、報道河南百年考古歷程與成就,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誕辰紀念大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河南日報文旅新聞部依靠雄厚的文博考古線口資源,從3月份起就開始精心準備,從紙端到指端,圍繞“河南考古百年”“中國考古百年”這一主題,精準發力、持續作戰,以4月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報道為發端,到7月份與省考古學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辦“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等系列評選,再到揭榜掛帥成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仰韶文化項目組”,精心策劃、生產了一批傳統新聞作品和一批融媒產品,讓仰韶文化、河南考古持續成輿論場上的熱點。尤其是一系列融媒體產品和重磅報道、創意版面,在10月17日仰韶文化發現一百周年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大會期間有序推出,實現了線上產品全網熱搜,線下報道重磅有力,累計收獲了全網1.7億+的閱讀量,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給予專期閱評。為樹立河南文化大省、考古強省的形象作出了貢獻。
回首這幾個月,其間歷經大水、疫情,過程確實堅苦,但收獲也是滿滿當當。我們感覺到,硬核內容、創意表達,傳播優先、步步為營,才能在全國媒體同題比拼中敢于亮劍、率先出圈。
硬核內容深入挖掘
文物火、考古熱。近兩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心的提升,“考古”這一冷門學科逐漸變成顯學。文旅新聞部有雄厚的文博線口資源,我們敏銳地抓住“仰韶文化百年”“中國考古百年”這一時機,從年初開始就與河南省文物局、文物考古學會、文物考古研究院密切聯系,主動策劃與省文物考古學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河南省紀念仰韶文化發現100周年和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系列活動(下稱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動)”。該系列活動7月份啟動,包括“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項目”評選活動、“河南重要考古報告”評選、“河南六大考古報告經典”等活動,同時特別策劃“考古百年中原行”、“考古愛好者走進考古工地”公眾考古活動。
9月22日,“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項目”“河南考古百年50部重要考古報告”評選、“河南六大考古報告經典”評選揭曉,并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舉行了揭曉儀式。該活動的啟動、揭曉儀式除了在河南日報紙媒呈現外,還通過河南日報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廣泛傳播。其間,我們把最具傳播力、最具硬核實力的內容,在微博設置了話題。比如#河南考古成果凡爾賽##河南考古太牛了##河南考古項目哪些能入選全國百大##河南發現五千年前象牙手鐲#等,紛紛登上同城熱搜榜,#河南發現3萬年前現代人頭骨##河南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鑄幣廠#等還登上全國熱搜大榜。
深挖仰韶文化內涵。自9月4日起,文旅新聞部在河南日報客戶端推出“仰韶文化揭秘”專欄,對共計推出15篇報道,仰韶文化的分期、發展、遺址內涵與其他文化的交融進行詳細解讀。分別為《仰韶文化十大貢獻》《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仰韶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根基》《仰韶村遺址發現過什么》《鄭州地區在仰韶時代什么樣》《廟底溝遺址“花開中國”》《北冥有魚與廟底溝彩陶》《半坡遺址彩陶部落》《仰韶文化中期的生活什么模樣》《5000年前藍田人開始燒磚治玉》《山西仰韶一路向北》《從仰韶村到西陰村》《桃園里的五邊形“豪宅”》《小米養活大仰韶人》《彩陶藝術是信仰飄揚的旗幟》。這組文章,對于全面深入系列地解讀仰韶文化,普及宣傳仰韶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極大助力了對“老家河南”文化內涵的深度發掘。被光明網、頭條號、騰訊網、鳳凰網等一一轉載,全網閱讀量突破百萬。
今年6月,為了加快集團融媒發展,在編委會的領導下,文旅新聞部主任陳茁揭榜掛帥,聚合河南日報、大河報、頂端新聞6名文化記者,正式成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仰韶文化百年項目組”。項目組6人在集團各媒體中,都有文博線口跑線記者的經歷,對文博行業熟悉,對中原文化有感情、有見解。大家一致認為,為這次雙“百年”紀念活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河南文化強省建設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撐,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文化記者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項目組成立后,大家擰成一股繩,一次次集體采風,去仰韶村遺址、大河村遺址、河南博物院、文物考古工地實地采訪,積累素材。什么是仰韶文化的精髓?哪里有考古百年的印記?如何用通俗易懂又利于傳播的語言文字、影像圖片解讀百年大事記?提問題,翻資料,記不清經歷多少次頭腦風暴,9月初,一份凝聚大家心血,凸顯中原文化厚重、凸顯仰韶文化亮點、凸顯百年考古輝煌成就,長達25頁的文案正式定稿。
創意表達全景呈現
進入全媒體時代,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成為新的媒體平臺,動漫、H5、短視頻、直播等越來越多的內容產品形式成為傳播的主流。對于傳統媒體人來說,從紙上思維向影像思維的轉變是一條痛并快樂的探索之路。讓一個個文案從紙上的表述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并非易事。
熬過多少個夜晚、焦慮過多少個白天,咨詢過多少微博大V、B站UP主、微信大號經營者,我們反復推敲每種表達方式的調性,最終敲定幾款融媒產品的形態?!洞┰?000年做個仰韶人》以H5答題小游戲推出;《河南土,不土》以條漫微信的樣式推送;《一個叫“考古隊”的人》風格為RapMV,并邀請河南年青考古隊員參與演唱;而原創MV《尋找》從最初的游戲、大片確定為“致敬中國考古百年”的混剪視頻作品,主打以情動人。此外,集團今日消費團隊創作的《仰韶玫瑰花開中國》也加入進來,為整套產品增添了新的品類。
中秋假期后,我們倒排工期,抓緊生產,“十一”長假期間全部加班加點,反復修改、確認,確保了所有產品如期完工。
10月13日,第一款產品《穿越5000年做個仰韶人》H5互動答題小游戲上線,從仰韶人吃穿住行入手,向大眾普及仰韶文化。答題程序還疊加了游戲內容、抽獎內容,讓大家在輕松愉快中了解了什么是仰韶文化。
10月14日,條漫微信《河南土,不土》在河南日報微信公眾號首發,集團微信共推。插畫中的小彩陶憨態可掬,用地道的河南話為“仰韶文化”“中原文化”代言,讓受眾耳目一新。
10月15日,大片級質感的視頻《仰韶玫瑰花開中國》在河南日報視頻號、抖音率先推出,并通過集團新媒體矩陣全網推送,讓網友驚嘆不已。
10月16日,以河南考古隊員為主力的MV《一個叫“考古隊”的人》上線,這是全網推出的唯一一個以青年考古隊員為主角的新媒體作品,以年青人喜歡的說唱方式,引發全網對考古事業的關注。
10月17日,以紀念百年考古為主題的原創MV《尋找》上線,深情地演唱、匠心獨具地剪輯,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考古百年的奮斗歷程,展現了考古人青燈黃卷,不悔初心的執著精神,深深打動了網友。
與融媒產品推送的同時,10月13日起,文旅新聞部還在河南日報連續推了《文明綻放大河華章——河南百年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勾勒華夏文明發展歷程實證中原文化核心地位》《考古星空他們是閃亮的星——致敬河南百年考古先行者》《考古報告:歷久彌新的文化典籍》等8個整版,對河南百年考古歷程、考古成就、考古先驅、考古科研成果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圖解,手繪連版的創新形式引起全國同行的關注,紛紛點贊。
大會開幕當天,河南日報重磅推出5000字述評《文明之光生生不息——寫在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開幕之際》。文章以百年前的仰韶村遺址發掘為發端,回顧中國考古、河南考古走過的不平凡的奮斗之路,描畫了一代代考古人為尋找和構建中華文明發展譜系作出巨大的貢獻,反映了考古文物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擦亮文化底色,堅定全社會的文化自信。
線上與線下,“指端+紙端”,豐富多彩的產品和報道從會前預熱直到大會開幕當天達到高潮,有力地宣傳了河南文化大省的形象,為大會召開營造了良好氛圍,全面展示了集團向媒體融合進軍的風采。
步步為營破圈傳播
“再好的產品,無傳播等于零?!蔽覀冊陧椖縿撘庵?,就十分注重傳播理念,根據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B站等各個平臺風格不同,在制作產品過程中就事先考慮平臺受眾而設計故事內容、表達方式、插畫風格、音樂語言等。
經過半年多磨合,我們在產品傳播過程中上有了一些探索,總結出一些打法,并運用到此次“雙百”紀念大會報道中。
一是提前設置微博話題和內容。仰韶百年這一大事件,勢必是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如何在同題作文中破圈?是我們一直思索的問題。幾次碰撞后,文旅新聞部制定詳細的新媒體傳播計劃和時間表,并打出了“總話題走量、分話題上榜”的組合拳。具體做法是,從10月13日至10月19日一周內,我們設置#仰韶文化百年現代考古百年#總話題,每一天再根據推出的產品,提前設置好分話題和話題補充內容。
10月13日,河南日報正式啟動仰韶文化百年中國考古百年的新媒體傳播。由于涉及將河南日報重磅推出5個版的河南考古百年評選內容拆條,以及《穿越5000年做個仰韶人》H5答題小游戲上線傳播,10月12日至13日,我們吃住在辦公室,連夜把要發的微博話題和內容全部準備完畢。
在10月13日上午,活動總話題#仰韶文化百年現代考古百年#以及分話題#河南考古院長凡爾賽##一次看盡河南考古百年輝煌#,掀起了仰韶文化網上宣傳的第一輪高潮,相繼登上同城熱搜。下午五時,是人們下班之際,也是傳播高峰期,我們同時在微博、客戶端推出《穿越5000年做個仰韶人》H5答題小游戲,再次引發網上傳播,話題#穿越5000年做個仰韶人#再登熱搜榜。截至目前,#仰韶文化百年現代考古百年#話題閱讀量將近千萬,《穿越5000年做個仰韶人》H5答題小游戲則吸引了13萬余人次參與互動。
接下來的幾天,這樣的打法依然十分有效。前一天設置話題,寫好內容,第二天配合產品有序推送,使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融媒產品天天有亮點,日日上熱搜。最終,我們實現了“總話題有量,分話題上榜”的目標??傞喿x量達1.6億+,兩個話題進入全國大熱榜,四個話題進入同城榜前十。
此外,我們十分注意與行業大V建立有效的聯動。每一次推出話題,我們都主動與@河南考古、@考古小隊長、@考古觀察猿、@考古de叔叔、@河南博物院等行業大V進行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逢大事要有大格局、大視野。仰韶文化百年、中國考古百年,在這樣重要的歷史性時刻,我們不管是傳統紙媒報道,還是新媒體傳播都沒有局限于河南,而是放眼全國,宏大敘事。
此外,在新媒體傳播上,更進一步地考慮了如何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讓大家有一個表達情感的出口,為此,在10月17日仰韶文化發現百年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這一天,文旅新聞部設置了微博話題#致敬中國考古百年#,有情懷、有氣勢。
更振奮人心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發來的賀信,令全國考古工作者深受鼓舞。在這一背景下,#致敬中國考古百年#這個話題也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登上全國大熱搜榜并置頂24小時,目前這個話題閱讀量達到1.3億+。
值得一提的是,MV《尋找》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考古百年的奮斗歷程,展現了考古人不悔初心的執著精神,深深打動了網友,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以及50余家全國媒體官方微博轉發,考古、歷史大V也紛紛跟進,視頻播放量超過240萬+。
當天,河南日報一版刊發重磅述評《文明之光生生不息》。文章立意高遠,以百年前的仰韶村遺址發掘為發端,回顧中國考古、河南考古走過的不平凡的奮斗之路,描畫了一代代考古人為尋找和構建中華文明發展譜系作出巨大的貢獻。好文章必須打破傳統的紙上傳播方式,我們在稿件發表當天,將其作為豐富#致敬中國考古百年#話題的內容,在微博上推出,引發了高度關注,單條微博閱讀量為209萬,文章閱讀量達到91萬+。此外,這篇文章在客戶端發出后,閱讀量19萬+,加上微信公眾號推送,累計總量達到110萬+。
作為文化記者,能夠遇上仰韶文化發現百年、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這樣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文化事件,何其有幸;作為項目組成員,能有機會為集團融媒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何其有幸。融媒時代,躬身入局才能收獲經驗,未來的路,探索依然在路上。